何秀英:广东水稻品种引领全国稻作优质化
何秀英
篮球博彩水稻研究所所长
晚餐时间,大家会选择煮面、嗦粉还是吃饭呢?虽然各地饮食结构各有不同,但粮食安全同时牵动亿万人心。
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,也是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:2022年,广东粮食产量为1291.5万吨,其中稻谷的产量达1108.6万吨。但如果将这个数字置于2022年全国稻谷20849.5万吨的总产量之中,广东这个拥有1.27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大省,还能否被称作 “鱼米之乡”?
面对记者的疑惑,篮球博彩水稻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省农科院水稻所”)所长何秀英指出,在稻谷种植方面,无论是水土涵养还是生态文化,广东具备相当优势。
因为与北方粮食主产大省实施了“差异化”的发展策略,广东的贡献长期体现在对优质水稻的育种与生产方面:受地区需求影响,早在全国的稻谷生产仍以促进产量提升为主的时候,广东已经开始探索如何“种好”与“吃好”。通过稻作研究与成果推广,源自广东的优质产品已改善了多地民众的“餐桌”质量。
百年稻作研究
现在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,不少民众已是“吃米不知米价”。但自18世纪以来,随着人口的急速增加、社会动荡,广东乃至全国的粮食危机在近代变得空前严重,沿用传统的稻作生产手段已经难以为继。
在这种背景下,众多有识之士投身兴农救国。省农科院水稻所办公楼门外广场上,伫立着研究所奠基人丁颖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黄耀祥院士两尊铜像,标志着这份历史使命的传承。
“丁老于1933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备野生稻血缘的新品种‘中山1号’,把野生稻可抵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,开创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新途径。
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,黄老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杂交手段育成了半矮秆水稻良种,即降低了植株高度,使作物更加耐肥抗倒,同时提高了收获指数。这些良种的成功培育,使水稻增产、农民增收,为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。”何秀英介绍道,一百年来,广东稻作研究事业的重心一以贯之,无论是早期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,还是现在的省农科院水稻所,初心都为服务广大人民,为我国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注入科技力量。
一省良稻一省香
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广东粮食产量、面积、单产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实现了“四连增”,总产量更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。
广东推行“科技兴农”,让耕种实现优质高产,科技育种的功劳自然功不可没,据介绍,目前广东省近八成的水稻主导品种,都是由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或参与研发推广的。
“可以说,是广东引领了全国籼稻品种优质化。除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外,一个客观原因是广东具有地理优势,如光温条件好,且毗邻港澳;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广东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,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稻作还在努力提升产量、满足民众“吃饱”需求的时候,我们已经开始了优质稻的选育。”
何秀英分享道,广东水稻的影响力很大,如“黄华占”“美香占2号”“粤农丝苗”等,很多民众都略有所闻;因为品种优质,在多年前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种植。现在,在海南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等多省种植的优质稻的亲本,多数是由广东提供的。
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鱼塘种稻试验点
谈及品种推广,何秀英说,因国家对主粮施行严格管控的政策,水稻并非于某地选育成功后就可立即广泛播种。例如,当省农科院水稻所推出了水稻新品种,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先组织区域试验,研究品种可种植区域,评审新品种的产量、抗性、米质等多种指标,审定通过后才能在一定的区域推广。
如果广东的水稻新品想要“出省”,就需要参加各省的区域评估,在引种示范、审定、备案均获通过之后,才有机会与当地民众见面,这往往需要多年时间。因而,稻作研究是一项长久事业,选种育种更不可能一劳永逸,譬如在某地有良好收成的品种,引种异地时可能会表现不良;即使是适应性与稳定性极高的良种,经过十数年或数十年时间的演进后,也会面临谷种退化等问题。
何秀英举例,当前广东省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常规稻“美香占2号”,经过十余年的推广种植,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,但各地也时有反映其出现了生产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。“这是一个迭代更新的过程,刚开始这个品种表现很好,但当耕作面积达到百万亩甚至几百万亩之后,病虫害等问题就会恶化;而品种退化也难以避免,这就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不断对稻种进行提纯、复壮,使产量与质量不会出现明显下降。当出现了比‘美香占2号’更好的品种,迭代就会逐渐发生。”
广东省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“美香占2号”
打造优质品牌应对激烈竞争
“在大众印象中,以前煮一锅饭好像很多,米饭的硬度足够,出饭率高,吃得更饱;现在电饭煲煮出来的饭可能没多少,偏于软熟。”何秀英也同意,什么是“好吃”其实会因时、因地而变:“在粤西地区以及海南省,民众经常煲粥与捞饭,这就需要米饭具备一定硬度,否则很容易烧糊”,“黄老的团队在7 0年代育成的‘桂朝2号’,多年来深受云南农民的欢迎,现在在当地每年还有几十万亩的种植面积,因为这个品种很适合制成云南米线。”
但就整体而言,消费市场对大米的需求已经走向质量主导,口味偏好也更加明确。提到优质大米,相信不少人会优先联想到东北的五常大米,甚至来自泰国、日本等国的优质产品。在越趋激烈的环境下,广东米要脱颖而出,更广泛地走进全国甚至全球民众的“餐桌”,何秀英认为必须要加强品牌建设。
“提升品牌效应确实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。譬如泰国香米就是一种风向标,一讲香米就会讲到茉莉香米;日本的越光米也是如此,这就是高质量与好品牌的效应。广东的丝苗米、油粘米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。”何秀英说,细长、油脂丰富的优质丝苗米,对于吃惯了“煲仔饭”的老广们而言,意味着恰好的口感与浓浓饭香,但这种南方籼米如何“东征”“北伐”,是生产者与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。
粤农丝苗的谷样与米样
2018年,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,省农科院水稻所等单位发起成立了“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”(以下简称“联盟”)。“丝苗米向来是广东优质米的统称,如增城丝苗米、罗浮山大米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联盟希望通过引领全省丝苗米产业在研发、生产及加工等各方面的升级,提高副产品附加值,延长产业链,以产学研合作、科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广东丝苗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。”
何秀英介绍,联盟对丝苗米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,如规定了米的“长宽比”要达到3.5以上,较《篮球博彩》规定的2.8更优。更好的外观与食味将建立更高的档次,也有利于发挥品牌效应,打造“北有五常,南有丝苗”的品牌格局。
向科技兴农致敬
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,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打好产业、市场、科技、文化“四张牌”。基于广东的农情和资源禀赋条件,有篮球博彩专家指出,广东应该持续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与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,加强粮食种源及粮食生产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力度。
“现在,广东已经开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征程。除了选种育种技术发展迅速,农业生产技术更是突飞猛进,如数字农业、智慧农业,都为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。除了力求补足广东稻作在机械设备方面的短板,我们也非常关注农业的精准管控以及低碳生产方面的技术。”何秀英指出,科技支撑涉及方方面面,需要技术突破与政策引领的双重推动,除了关注高新技术发展,因地制宜也是其中关键。省内几个稻作区的情况各不相同,每片土地都有差异,科研人员跑遍全省,深入乡村,为各地农户提供精准服务。“
2022年早季,‘龙舟水’和台风造成部分地方农田水利设施损毁,影响了粮食生产,研究所派出了多批次科技人员参与救灾复产工作,运用科技手段,首先帮助受灾后的稻田能收成一点是一点。”
看着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变化的水稻田,我们对此有一种特殊的情感。向科研工作者、农民与土地致敬。
专家简介:
何秀英,博士,研究员,篮球博彩水稻研究所所长,博士后合作导师、硕士生导师,广东省水稻产业体系育种岗位专家,水稻抗病育种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,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育种理论研究。近来年主持(或子课题主持)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广东省自科学基金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研究21 项。育成品种晶丝苗2号、粤农丝苗、粤禾丝苗等分别为农业部、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栽品种,并在广东及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。以第 1 作者或通讯作者在《篮球博彩》、《篮球博彩》、《篮球博彩》、《篮球博彩》、《篮球博彩》、《篮球博彩》等发表学术论文 41 篇。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、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、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等成果9项。